1871 年,大陆集团成立于德国汉诺威,有着值得回顾的成功史。大陆集团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理想中的出行方式变为现实。我们提供可持续、安全、舒适、个人及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作为可靠的国际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行业合作伙伴,我们能够提供各类解决方案,帮助人们保持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护环境,也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塑造自己的未来。大陆集团全球各地的员工致力于为未来的出行方式寻找全新解决方案。
1871 年,大陆集团成立于德国汉诺威,有着值得回顾的成功史。大陆集团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理想中的出行方式变为现实。我们提供可持续、安全、舒适、个人及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作为可靠的国际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行业合作伙伴,我们能够提供各类解决方案,帮助人们保持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护环境,也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塑造自己的未来。大陆集团全球各地的员工致力于为未来的出行方式寻找全新解决方案。
10 月 8 日,Continental-Caoutchouc- und Gutta-Percha Compagnie 作为股份制公司在德国汉诺威成立。在位于 Vahrenwalder 大街的主厂房内生产各种软性橡胶制品、橡胶布以及马车和自行车的实心轮胎。
公司申请将一匹奔腾的骏马作为商标。
大陆公司是第一家生产自行车充气轮胎的德国公司。
开始在汉诺威的 Vahrenwald 生产无花纹汽车充气轮胎。
德国第一艘飞艇 LZ 1 使用大陆气球材料密封充气气囊。
首辆装有大陆充气轮胎的戴姆勒汽车(即后来的梅赛德斯汽车),在尼斯-沙龙-尼斯 (Nice-Salon- Nice) 汽车拉力锦标赛上取得了轰动性的胜利。
大陆集团推出世界上首款带花纹的汽车轮胎。
大陆集团生产出铆接防滑轮胎,类似于后来的钢叠层轮胎。这张图片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钢叠层轮胎广告。
大陆集团为房车发明了可拆卸的轿车轮辋,这项非凡的革新有助于提升换胎效率。
法国人路易·布莱里奥 (Louis Blériot) 驾驶着飞机,成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人。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大陆公司的航空材料。大陆集团将拜耳实验室所研发的合成橡胶样品成功进行硫化处理,并加工成为第一批测试轮胎。
第一版客户杂志“Echo Continental”出版发行,刊登了来自年轻作家,如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文章,以及艺术家,如保罗·考夫曼(别名 Caspari)的作品。
大陆集团总工厂拥有 12,000 名员工。
在法国大奖赛中,装有大陆马牌轮胎的戴姆勒汽车连获三胜。
在公司成立 50 周年之际,大陆集团成为第一家把帘布轮胎推向市场的德国公司。其中所使用的细纤织物取代了柔软性较差的麻绳编织物。同年由大陆集团首次推出的大型商用车充气轮胎取代了当时常用的实心轮胎。
添加炭黑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也使轮胎成为特征鲜明的黑色。
与德国著名的橡胶工业企业合并成立大陆橡胶股份公司。
收购汉诺威利梅尔区和黑森州科尔巴赫的工厂。
大陆集团 Continental Schwingmetall 商标的金属橡胶连接件被投放市场,用于发动机悬置系统中的减振降噪。
装有马牌轮胎的梅赛德斯汽车和汽车联盟汽车在赛车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连续四次在德国大奖赛、四次在北非的黎波里大赛、三次在意大利大赛和无数次的车速记录中,让一代车王如 Carraciola、Rosemeyer 和 Stuck 誉满全球。
开始以合成橡胶为基料的轮胎生产。
申报无内胎轮胎专利。
位于汉诺威 Vahrenwald 和科尔巴赫的厂房遭到炮弹的严重破坏。同年 6 月 14 日,英国军政府就颁发了汉诺威工厂恢复生产的许可。
大陆集团总工厂拥有 13,500 名员工。年销售额达 3.09 亿德国马克,相当于约 1 亿 5800 万欧元。
开始生产钢丝绳输送带。
大陆集团与戴姆勒-奔驰和保时捷紧密合作,在赛车场上重现了战前的辉煌。著名车手如 Karl Kling、Stirling Moss 和 Juan Manuel Fangio 在 1952 年的 Carrera Panamericana 大赛以及法国、英国、荷兰和意大利的大奖赛中均驾驶装有马牌轮胎的赛车获胜。
除了常规轮胎,大陆集团首次推出专为冬季驾驶而设计的 M+S 轮胎。
大陆集团成为第一家研发出客车和卡车空气弹簧的公司。同年,大陆集团也成为第一家生产无内胎轮胎的德国公司。
开始批量生产子午线轮胎。
大陆集团拥有约 26,800 名员工。年销售额达 11 亿德国马克,相当于约 5 亿 6200 万欧元。
在吕内堡荒原旁边建成 Contidrom 轮胎试验基地。
科尔巴赫工厂建立起欧洲最大的胶管生产基地,之后整个胶管生产区由汉诺威迁移至此。
大陆集团推出 Conti-Contact 无钉冬季轮胎。
大陆成为首家向欧洲汽车工业提供以挤压吹塑法加工的聚氨酯折叠风箱的生产商。
位于诺尔特海姆的欧洲规模最大的传送带生产线之一投产。
大陆集团收购美国优耐陆 (Uniroyal) 在欧洲的轮胎业务,从而在欧洲奠定了更为广泛的基础(照片:位于亚琛的工厂)。
开始为汽车工业大规模生产发动机制造中用于减振和降噪的专用轴承元件 - 大陆液压悬架。
收购奥地利公司 Semperit 的轮胎业务。
收购北美轮胎制造商通用轮胎公司。自 2001 年起,该公司更名为大陆轮胎北美公司。
大陆集团在全球拥有约 45,900 名员工。销售额达 79 亿德国马克,相当于约 40 亿欧元。
与葡萄牙 Mabor 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葡萄牙路萨多生产轮胎。1993 年完全接手其轮胎业务。
随着 ContiEcoContact 轮胎的面市,大陆集团成为第一家将环保型轿车轮胎投放市场的生产商。
在康迪泰克品牌下重组工业产品业务部门。
收购捷克轮胎制造商 Barum 的大部分股份,其中不仅包括位于奥特罗科维斯的轿车和商用车轮胎厂,还包括一个拥有约 50 家销售网点的经销组织。
包括例如 Vergölst 公司在内的各种经销公司,大陆集团现已拥有 2,200 多家轮胎专卖店和授权经销店。
贝内克-卡里科股份公司被并入康迪泰克事业部。主要产品为人造革和箔。
成立汽车事业部,以加强与汽车工业的系统业务。
大陆集团推出 ISAD(集成发电风门启动机)。ISAD 将汽车中的启动器和发电机组装在一个总成内。这项关键技术是开发混合驱动系统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大大减少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大陆集团收购一家全球运作的美国公司的汽车制动器和底盘业务,其核心是法兰克福的 Alfred Teves GmbH 公司。
大陆集团在阿根廷、墨西哥、南非和斯洛伐克进一步巩固其在轮胎制造领域的全球地位。
康迪泰克在巴西、智利、墨西哥和匈牙利继续在通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迈进。
在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新建的一家轿车轮胎工厂投产。
大陆集团和日本日清纺株式会社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大陆特威斯公司),为日本和韩国市场供应制动和底盘系统。
大陆集团收购国际电子专业生产厂泰密克 (Temic),增强了其在快速增长的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业务(照片:大陆集团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纽伦堡全球工厂的地位)。
大陆集团在全球拥有约 68,000 名员工。销售额达 115 亿欧元。
推出 ContiSportContact 2Vmax 轮胎,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速度可高达 360 公里/小时的公路轮胎。
通过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企业 Continental Sime Tyre,加强了大陆集团在亚太地区和澳洲轮胎行业的地位。
收购凤凰股份公司 (Phoenix AG)。康迪泰克和凤凰公司的合并,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与塑料技术专业制造商(照片:位于匈牙利的工厂)。
大陆集团收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的汽车电子业务,进一步扩展了其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的业务。
大陆集团收购西门子威迪欧汽车股份公司,从而跻身世界汽车行业五大供应商之列,同时极大地巩固了自身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市场地位。
大陆集团获得斯洛伐克 Continental Matador Rubber s.r.o.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扩大了在中欧和东欧的市场地位。
纽伦堡工厂开始生产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锂离子电池。
位于上海的新的亚洲总部和研发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集团在中国和亚洲业务拓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在完成 2008 年夏天发布的收购计划后,舍弗勒公司成为大陆集团(股份公司)的大股东。
大陆集团马牌轮胎 ContiSportContact™ 5 P 投入市场。这种新的高性能夏季轮胎专为跑车和改装车设计
同年在中国的第一家轮胎工厂在安徽省合肥市投产。
收购总部位于印度的默迪轮胎有限公司的轮胎业务,以及其位于 Modipuram 和 Partapur 的生产设施。
同年在德国下萨克森的吉夫霍恩工厂开始电机生产。
在美国内华达州开始进行自动化驾驶综合试验。目前,大陆集团高度自动化的测试车辆已经行驶了 15,000 英里的公共道路,且无一起事故发生
年度股东大会启用新的大陆品牌。
ContiLifeCycle 覆盖大陆卡车轮胎的整个生命周期。大陆集团结合全球独有的橡胶回收利用和卡车轮胎翻新技术,研发出可持续性解决方案,能够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并大幅降低成本。
大陆集团收购尾气处理专家依米泰克(Emitec),成功开拓尾气后处理业务。该公司产品系列包括金属催化转换器、微粒过滤器零部件,以及用于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 )的喷射模块等
集团全球收购橡胶及塑料技术公司固恩治(Veyance)。固恩治在全球设有 27 家工厂,主要生产输送带、胶管和传动皮带等产品。
集团收购创新型软件方案专家伊必汽车(Elektrobit) 。该公司主要针对复杂的行车功能如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开发高效的解决方案。
大陆集团首推 48 V 微混系统,配备“互联能源管理系统”。与普通型高尔夫 VI(配 1.2 l TSI 发动机、12 V 自动开-停装置)相比,该系统可节省燃料达 21 %。
新投入的美国硅谷研发中心汇集了集团各领域的专家,旨在研发前瞻性技术方案,以促进未来出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网络安全,大陆集团收购该领域全球领先供应商 Argus Cyber Security。
通过收购表皮材料专家宏舒赫(Hornschuch)集团,我们实现将业务范围扩展至汽车行业以外,因为宏舒赫的营业额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工业领域应用。
欧司朗照明(Osram Licht Ag)和大陆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欧司朗大陆有限公司( Osram Continental GmbH),双方各持 50% 股份。公司经营受欧司朗监管,合资公司的成立为汽车照明市场的技术转型奠定了基础。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安克拉姆(Anklam)已投入使用的研究和测试实验室“Taraxagum Lab Anklam” ,其重点研究可替代橡胶树、充当橡胶原料的俄罗斯蒲公英的种植及加工工艺。